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耆老講古(二)

在訪談許月女女士(石井嬸)的時候她正在處理自己種出來的瓠瓜,說到自家種植的蔬果,她就有一肚子的蔬菜經跟我們分享。
    在八煙聚落裡,多數人家都保有醃存食物的家傳手藝,當季農作物如瓠瓜、竹筍及冬瓜等,甚至是傳統的提味聖品如破布子等,會利用切片曬乾,鹽釀、糖釀或醬醃的方式來儲存。以前農家的觀念是為了作物短缺的冬季貯留食物,現在已成為其他季節裡或是饕客眼中的風味食物。
    其中瓠瓜的處理方式就是將瓠瓜洗淨以後刨成一條條 (或是切成片狀)後曬乾,瓠瓜的水分很多,在曬乾去除水分後會縮小,石井嬸的做法是先刨成條狀曬乾後將其捲成一綑綑收起,在煮排骨湯食,將瓠瓜乾切成條狀後放入煮開便是口感極佳的美食。
    說到農家對於農作物物盡其用的本事,總會讓人驚呼連連。瓠瓜和絲瓜一樣,要吃就得吃「幼齒的」,來不及採收的,就會在棚架上慢慢過熟、木質化。水瓢的「瓢」字,和「瓜」可是關係密切,這些木質化的老瓠瓜採下來後,先在太陽下九曝九曬,鍛鍊出一身褐色的堅硬外表,再將它剖成兩半,取出裡面的種子及雜物,就成了環保又美觀的水瓢。
    石井嬸和鄰居門前的「稻埕」在夏末的季節裡,總會聞到一陣陣從竹篩上傳出,經過陽光的調味、引人食慾的菜乾香。我們是幸福的一代,「粗茶淡飯」成了追求時髦的養生風潮,而在八煙「菜根」─依然飄香。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2011100年度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助理監測員參與在地自然保育工作及帶動地方生態產業計劃─八煙聚落第2季社區執行成果報告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